燕王并不谦让,自己先奏起来,一抬手,奏的是一支「潇湘水云」。柳乐知道这首曲子很难,可对燕王像是小菜一碟,他弹得极其流畅,极好,甚至比谢音羽还好,柳乐不禁举目注视他弹奏。
燕王停下后,转头向予翀笑道:「如何,我这是——」
「抛玉引砖了。」予翀替他说完,两人一笑,予翀便也弹起来。
才刚奏了几个音,燕王脸色一变,向予翀偏了偏头,好像要支起耳朵听清楚。再听一小段,他整张脸都涨红了:「六弟得过高明传授,何必瞒我?」
予翀停下手,转头看着燕王:「五哥说谢五姑娘?弟无意隐瞒,的确是她教的我。」
燕王瞪着眼,久久盯着予翀,忽地粗声问:「所以你连琴也送给了她,谢五姑娘?」
予翀微微点点头:「正是。」
停了一时,燕王终于又露出笑:「看来还是六弟大方。」
第75章我记得翀儿也是不会水。
依习俗,端午这日民间多赛龙舟为戏。今年因诸位王爷难得全部聚在京都,皇帝特下旨,要在长江上举行一场龙舟盛会,同诸亲王丶百官观斗龙舟,且每位王爷都要派出一支队伍参赛。大家知道,这不过是图个热闹,为讨太皇太后丶太后等喜欢之意,输赢并不当真,但这并不是说谁就肯轻易地输给别人。王爷们虽不亲身上场,但或派自己的侍卫丶或请民间出名的划手,组建的龙舟队伍像模像样,瞧来英武不凡。
是日晌午,日头正高,大江南岸却已站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两列卫士如屏障般隔出一条大道,皇帝的仪仗缓缓行过,随后,一辆接一辆的宫车接连驶到江边。
车里下来的人都先扭头向江中望:五颜六色的龙船已经整整齐齐列于江面上;而靠近江边,楼阁参差,桅杆林立,泊着无数的帆船丶画舫。其中一艘三船合并而成的大舫最惹人注目,舫上可以挂帆,又有两座双层彩楼,雕梁画栋,巍峨壮丽,浑如一座水上宫殿。
柳乐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船,不免有点儿激动,甚至暂时忘记了近日的烦忧。她知道,等会儿他们这一大群人都将乘船去江心观赛,太皇太后丶太后丶皇帝丶王爷们在一个舱内,皇后,诸妃子丶王妃在另一个舱内。
柳乐又朝江中望去,在十馀只龙舟中找予翀的船只。她的侍卫李烈原是岳阳人氏,曾在洞庭湖划过龙舟,这回是晋王龙舟队的队长。为此,柳乐对比赛亦有几分关心。一下子,她就望见了那条漆成蓝白两色丶窄长光亮的船,船上的三十人皆着绯褂青裤,在阳光下鲜艳得晃人眼。
这时,一条大龙舟正在江边等候皇帝点睛,之后,皇帝便会率众人登船,由这大龙舟引着驶至江心,在终点处观赏比赛。各项仪式还要费一些工夫,太后带着皇后等人纷纷进入搭好的彩帐中休息。
太皇太后却要立在帐前望江水,予翀搀扶着她,柳乐也在旁边站着。
望了一会儿,太皇太后问予翀:「你看谁的船能赢?」
「我能赢。」予翀毫不迟疑地回答。
柳乐不禁斜瞟他一眼,予翀目视前方,闪着锐利锋芒的眼睛并没有从江上移开。
太皇太后也大感意外地笑道:「如何这般肯定,你早早便演练过不成?」
予翀摇摇头:「我和其他人同一时接旨,并来不及比旁人多演练,我敢夸海口,只因我的人心齐。」
「好啊,心齐才好。」太皇太后笑起来,「身边的人一定要靠得住。」
柳乐正想走开,太后过来了,燕王和王妃跟在后面,燕王妃一手扶着侍女,一手轻轻放在肚子前。
太后说:「今天的风真不小,太皇太后请里面坐吧。」
太皇太后眼望着大江,自语道:「的确不小,江心的风更了不得。」
太后说:「不要紧,大船稳当,和平地上一个样。」
太皇太后回头一瞧,皱眉对燕王道:「怎么叫你媳妇出来吹风,快进去。能不能坐船?可别勉强。」
燕王笑答:「她不怕。只是我一上船便头晕,幸亏皇兄没让我们亲自去划龙舟。」
「燕王妃是钱塘人,特别想来见识一下咱们这里的龙舟。」太后道,「不过咱们这些人也都算是江边生的,偏都怕水。我记得翀儿也是不会水。」她转向予翀,「你可能忘了,你小时候在水池险些出了事,你父皇不许你学凫水了。」
「儿臣确实忘了。」予翀笑着说,「这也是好事,如今儿臣并不怕水。」
燕王斜睨他一眼:「要是六弟愿划龙舟,我可以奉陪。怎样,咱们下去试试?」
太后说:「安安稳稳待着罢,马上就登船了。」
太皇太后也说:「风大,日头也晒,进去候着吧。」
众人散去,各回自己帐中。柳乐不想和予翀在一处,转身去找皇后说话。
在皇后的帐里坐了一会儿,大皇子魏勖兴冲冲跑来,先向皇后丶柳乐二人行了礼,接着对皇后说:「母后,儿臣想去乘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