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不是!”蓝玉闻言当即否认道。
“韩国公有所不知,哪怕先前陛下还有朝中众多勋贵都不遗余力,将内帑、家产都交予三司。”
“可三司财政依旧吃紧,眼下三司存银也只够工匠们两月的俸银。”
“所以在下斗胆,借我朝朝政宽松之时,为三司提前留下保障!”
蓝玉不傻,自然知道请朝廷拨款从来都是一年所用,也从来没有为将来数年预留款项的先例。
可是!
凤阳三司每年花费巨大,无论是官员俸禄亦或是皇家所用,与三司每年的花费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也正因如此,蓝玉很清楚先前乃是因为仍有战事。
前线战场需要凤阳三司中的神机坊源源不断提供火器。
在这时候,绝然不对有哪个不开眼的文臣言官,敢请奏削减三司用度。
可如今呢!
眼下倭国战事告一段落,百万大军即将还朝。
见大明国力强盛,诸国断然不敢对大明不恭,所以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大明决然没有戍边卫国的战事。
太平之下,见凤阳三司每年花费巨大,那些文臣言官岂能甘愿?
更不需说将来太平盛世之时,朝中那些文人夫子恐怕恨不得要进言裁撤凤阳三司。
蓝玉很清楚三司的重要性。
更明白火器这玩意,必须不断发展,而这发展的过程也必然需要耗费大量银钱。
所以眼下蓝玉才会硬着头皮,向朝廷索要更多的钱财。
“韩国公,诸位。”
“细数下来,近几年我朝取得的所有成果,都与凤阳三司密不可分。”
“神机坊供给前线军械、火器,助我朝将士平贼安定,自不必说。”
“就连眼下粮产激增,我朝得以将粮草售卖他国,得利五千万两。最根本的不还是三司中的兴农所研制出高产种子的功劳?”
“所以在下以为,一千五百万两虽多,可就凭凤阳三司立下的这许多功劳。”
“这一千五百万两,在下也要的很有底气!”
“嗯”
待蓝玉说完,原本还有些疑议的众人,此时心中也不免暗暗赞同。
的确。
这两年来凤阳三司的确居功至伟,眼下大明如此兴盛,也与凤阳三司密不可分。
更不需说蓝玉方才所言的确不错。
倘若不是三司中的兴农所研制高产种子,此时朝廷也绝没有五千万两的巨额财政收入。
同样。
当看到如今都不需自己开口,蓝玉自己便能将宋濂、高启等人说服。
朱标心中暗暗赞许的同时,顺势冲众人道。
“诸位,梁国公所言,诸位可觉有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