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从书架上取出一本《法华经》的注疏翻开,
他目光如炬,扫过字里行间。
片刻后,他开口道:“小师弟,所谓‘诸法实相’,并非遥不可及。”
“你看这藏经阁中的经卷,每一卷都有其独特之处,却又都蕴含着佛法的智慧。”
“这就如同世间万物,各有其形,各有其性,但本质上都是空性,皆由因缘和合而生。”
说着,他拿起案几上的一支毛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圈:
“这个圈,就好比‘诸法实相’,它没有固定的形态,却能包容一切。”
“我们修行,就是要在这看似纷繁复杂的世间,寻得这‘实相’。”
小沙弥听得入神,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中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多谢师兄,我似乎明白了。”
坐在一侧旁听的一位年长弟子听着,也是十分的惊奇,
毕竟此前的“星越师叔”虽说是擅讲经文,但也没有摩诃所言的这般清晰,
他见那沙弥离开,也是走来主动请教道:“摩诃师弟,不知可否请教一二?”
这年长僧人见摩诃点头,也是说道:“关于《楞严经》中‘七处征心’之说,我反复研读,仍是似懂非懂。”
“还请师兄为我解惑。”
摩诃微微眯眼,陷入沉思。
少顷,他起身走到窗边,指着窗外的青山绿水,说道:
“师兄,你看这世间的一切,山是山,水是水,可在我们心中,它们又是什么呢?”
那弟子顿时一愣:“山不就是山,水不就是水么?”
磨合摇了摇头,继而说道:“所谓的‘七处征心’,就是要我们寻找这颗‘心’究竟在哪里。”
“它不在身内,不在身外,亦不在中间。”
“因为我们的心,本就如同这虚空,无所不在,又无所可寻。”
“我们执着于寻找一个具体的‘心’,就如同在水中捞月,终究是一场空。”
那弟子听后,微微点头,口中喃喃自语: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原来如此,多谢师兄指点迷津。”
日子一天天过去,摩诃在藏经阁中为众多弟子答疑解惑,
他的讲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不仅让弟子们对佛法理解更甚,也让他在寺中的声望日益提高。
而主持听闻弟子们对摩诃的赞誉后,心中的担忧渐渐消散,
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契此果然不负所望,假以时日,必能在佛法上有大成就。”
在寺庙中,日子如潺潺流水般悄然逝去。
摩诃每日于此,于晨钟暮鼓间修行,在青灯古佛旁参悟,为弟子们不断阐述经文要义,
并且有时候,就连主持都找他阐释经文。
甚至于还有其他寺庙的僧人听闻后,因惊奇而赶来和摩诃坐而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