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瑶从旁边拿出一盒红参,和昨晚给黛玉的是同一批,“您给看看,我家妹妹能吃吗?”
张大夫仔细看了看,斟酌道:“切成薄片,一日用上一二片就行,不可多用,若过些时日,脉象健壮些,再酌情加量就是。”
让人封上银子,好声好气的送走张大夫,林新瑶拉着黛玉的手,一起往书房走,“能吃就行,身子慢慢养,总能养好的,我以前也是个病弱的,还不是一点点养好了,你只管放宽心就是。”
黛玉低声道:“让姐姐费心了。”
林新瑶知她纤弱敏感,不欲在这个话题上多纠葛,遂故作不悦道:“姊妹间,哪来的这么多客气话?”
又岔开话题,问她今日看了什么书,黛玉一一作答,气氛也算温馨。
—
又过了两日,午后休闲。
林新瑶本想和黛玉一起看会儿书,不想赵嬷嬷派人来找,只好失陪。
刚好黛玉也觉得乏了,便带着紫鹃等人回屋睡午觉,路上紫鹃轻声道:“奴婢都问过了,姑娘的一应待遇都和堂姑娘一般无二,我和雪雁都是一等的例,听说是比着流云姐姐来的,几个跟我们来的婆子,也都拿的二等的例。”
黛玉轻叹一声,“姐姐待我这般,竟让我不知该怎么回报了。”
紫鹃却道:“姑娘痴了不成,仔细这话让堂姑娘听了伤心,血亲之间,不过是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哪里会总想着回报来回报去的,姑娘若有心,赶明儿给林老爷抄些经文,也算略尽心了。”
一番话说的黛玉沉思良久,方抬头道:“你说的对,是我想左了,姐姐待我好,我只需放在心里,回之以诚就是,总想着回报,就显得疏离外道了。”
说完,也不觉得乏累了,掉头就回到书房,要按紫鹃说的,给林父抄写经书。
紫鹃刚劝过她,此刻也不好扰她的兴致,只好陪她一起。
—
林新瑶见了赵嬷嬷才知道,原来是新上任的翰林院掌院院士沈长寒的夫人要见她,还带了两位身份举止不俗的夫人陪同。
乃是沈夫人的长媳,正五品礼部郎中沈照程的嫡妻肖氏,以及沈夫人的娘家嫂子,工部尚书陈洋的嫡妻莫氏。
幸好午饭后刚换过衣服,发鬓仪容还算得体,略把衣服扯整齐些,就跟着赵嬷嬷去见人了。
路上,她感觉自己心脏砰砰地跳,不由苦笑——沈院士十多日前才调任回京,这沈夫人也不知是什么路数,偏偏她是从二品的诰命夫人,不好随意应付。
这两天她身子渐好的消息传出去后,上门来见的官太太、富商太太有不少,有些是林家的故交,无非是慰问安抚,让她有事记得开口。
却还有些小心思多的,要么是打着唐家产业的主意,问她是否出卖的,要么就是干脆打上她婚事的主意,想吃绝户财的。
更有一二次,那打着歪主意的,还想趁着林家治丧混乱,带着外男冲撞到她面前,幸而被几个嬷嬷挡住了。
小动作之频繁,直教人目瞪口呆。
她是真不想再见这些人了,只一门心思熬过这几天,就立马转卖掉大批惹眼的产业,低调扶灵回乡,去姑苏那边卖个庄子,借着守孝的由头,闭门谢客,躲过这阵风头再说。
这京城虽繁华,可豪门贵族太多,一般人玩不转,真不是什么久留之地,倒不如找个民风淳朴、山清水秀的镇子,做个腰缠万贯的富婆,岂不是自在许多?
何况在南边,她还有个做扬州知府的表兄,目前看着人还不错,到时候若能借借势,再好生打理家里剩下来的产业,她自信还是能让自己过得不错的。
——只是……该如何安置黛玉呢?
作者有话要说:怎么安置?当然是套上麻袋一起跑路啊(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