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格格的脑袋一片浆糊,眼前闪过去年南巡在南京见到的春风少年郎,可只是一闪,就过去了,快的要她自己的思绪都抓不住。
三格格沉默着。
太子妃不着痕迹地皱眉,却还是安静地等着。
好一会儿,三格格张张嘴巴,又合上。张张嘴巴又合上。那羞涩的小模样儿,要太子妃差点儿没笑出声儿来。
不防三格格猛地一抬头,喊出来一声:“要四叔那样的!”转身就跑的没有影子了。
太子妃愣住在原地。
一般孩子的安全感都来自父亲,尤其女孩子,在家靠父亲,出门靠夫婿,内心深处的夫婿人选,都是父亲那样的。三格格却说,找他四叔那样的。她的内心里,能给她安全感的人,能保护她的人,是她的四叔,不是她的阿玛。突然的明悟,要太子妃心里一股酸酸涩涩的名叫愧疚的苦水流淌,随着嘴角扬起的讥讽,渐渐归于平静。
这个时代,大多数父亲教导男孩子们,在女孩子们的成长中却是缺席的。可是女儿和她的堂姐妹们很幸运,遇到了一个疼爱她们的雍亲王,弥补了这份可能会伴随终生的遗憾和失落。
太子妃慢慢地伸手,重新拿起来书本,专注地翻看着。这是十阿哥胤俄要人最近排演的法国戏剧《可爱的女才子》,莫里哀大师的文笔非常好。而沉浸在书籍里的世界,是她这两年心境平和的法宝。
第二天端午节,乾清宫早朝会。康熙听完朝臣们的上奏,一身江绸面青白家常长袍,腰上挂着一个外绣蜈蚣、蝎子、蛇、蟾蜍、壁虎等五毒图案的节日五毒袋,在香烟缭绕的百合铜鼎旁踱着,说道:“朕想颁发明诏,把天下省份分成三份,轮流蠲免全年赋税一次,想听听你们怎么说。”
“汗阿玛,”太子震惊于康熙居然还要再次免税,还是全国!一躬身赔笑道,“这是善举,儿臣原无意见。但是户部库银情形,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万一今年就出来大灾荒、准格儿就动兵那。“儿臣想,好事慢慢来,是否迟几年再办好些?”
四爷忙道:“汗阿玛,儿臣办户部的差有几年,那里的底子儿臣心里有数的。这两年庄稼长得好,各地粮仓有粮食,国库也有银子。但怕就怕出来要大用银子的事情。”康熙俯首想了想,又问李光地:“你看呢?”
李光地看上去真的是有病,脸色苍白,宽大的袍服挂在身上越显得又高又瘦,轻咳一声道:“奴才想着,全国免赋是件极大的好事,历朝历代从没有过的大举。然而一旦朝廷有事,国库没银子或者银子不够,善后万分不易。”
马齐皱着眉一直在想,他也觉得李光地说的有道理,思量许久才道:“三年似乎太促了些。奴才以为,将天下三十五省份分成六份,六年。皇上自康熙二十九年以来,蠲免摇赋银两总计下来一千五百四十三兆。大清的税赋目前已经很轻的了。臣等明白皇上仁慈,百姓也定然明白皇上的拳拳爱民之心。”
这确是老成谋国之言,连康熙也不自禁点头。
陈廷敬站在马齐和李光地身边,一直沉默,此刻突然道:“启奏皇上,臣想起来一件事,户部建议趁着这两年收成好,将各地方的粮库都填满。为了防止一些地方粮食多了价格太低,农户们卖了吃大亏,不卖吃不完,又提议有朝廷统一价格收购粮食。臣本来担心朝廷收来这么多粮食怎么办,听到皇上的话,有了主意。这些粮食,正好给免税时期应急。”
“很好,就是这样。马齐拟一道明发圣旨,发到全国三十六个省份,都说皇权不下县。这次圣旨要下达到县城以下。”康熙端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脸上却不见高兴,和老天爷一样阴沉沉的滴水,“诸位臣工都好生操办,六年之内,全国普免钱粮一次。”
“汗阿玛!”太子还要再次劝说。“朝廷去年有两个地方免税,一年税收是两千五百万两银子。若全国普免一次,达到三千万两银子。”
康熙摆摆手:“朕八龄践祚之初,太皇太后问朕何所欲?朕对:臣无他欲,惟愿天下治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迄今五十年矣。…每思民为邦本,勤恤为先,政在养民,蠲租为急。
数十年以来,除水旱灾伤,例应豁免外,其直省钱粮,次第通蠲一年,屡经举行;更有一年镯及数省,一省连蠲数年者。前后蠲除之数,据户部奏称:共计已逾万万。……朕每岁供御所需,概从俭约,各项奏销浮冒,亦渐次清厘,外无师旅饷馈之烦,内无工役兴作之费,因以历年节省之储蓄,为频岁涣解之恩膏。朕之蠲免屡行,而无国计不足之虑,亦恃此经筹之有素也。”
这是对他即位五十一年作的深刻的总结。康熙也认识到“盛世里民生未尽殷阜”,为解除这一部分百姓的隐忧,他决定自明年即康熙五十二年为始,在六年之内,全国地丁钱粮“通免一轮”。他很清楚,千古来说,实为空前之举。但他充分地估计了大清形势,根据国用充足,财政富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连同新生人丁三十年不加赋的决定,表明康熙对大清国的目前及前途都充满了信心,也是大清朝国力财力无比强大的展示。
“朕若说朝廷下发银子,这银子不知道到了谁的手里。朕就来一次千古未有的,全国普免一次税赋。要大清国的老百姓,真真正正、体体面面、明明白白地感受到朕的心意,朝廷的大义,盛世的惠泽。”
康熙的话响在乾清宫大殿里,久久盘旋在空中。不多时,宏伟壮丽的宫殿里响起来一阵歌颂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稍稍满意,脸色缓和,望着下方的儿子们,稳稳地坐到龙椅上,脸上还有了笑模样,道:“这次老四监国,办事很好。大清的学院要积极地办。一个国子监不够,再建几个类似国子监的学院。”
大臣们垂头耷脑地听着,都因为康熙生病的谣言折腾的,差点忘记告状四爷的事情了。此刻因为错过时机懊恼,也是实在无法反抗活阎王·四爷了认命的姿态。
康熙笑着摇摇头,姿态放松下来,歪着身体坐在龙椅上,还翘起来二郎腿晃晃脚:“孩子是未来。教育孩子们是最大的事情。大清的办学,要操办好。这也是朕要普免税赋一次的原因。做父母的,养孩子长大,再养孩子们上学,不容易。学费交上来了,我们就要做好。也要给他们减轻压力。当然,也不能操之过急,诸位有什么疑问,或者问题,尽管提出来。”
大臣们呆愣。真能提出来?皇上主动要我们告状四爷?
疑问中,被调到吏部的蒋延锡猛地一抬头,冲在第一个:“启奏皇上,臣有问题。大清办学越发兴旺,八股科举考试已经无法完成使命。康熙四十九年的恩科,参加的人多,比以往两倍多,录取的人才也比以往更好。臣琢磨着,最近来,越来越多的学子们去靠博学鸿儒科,是不是不考科举了?”
“哦~~~”康熙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惊讶地看向群臣:“还有这样的事情?吏部、礼部、国子监,你们都说说。”
吏部、礼部、国子监,的官员们,差点要皇上蒙蔽过去。这样的大事,皇上您老人家不知道?这不是您一手促使的吗?
吏部满尚书富宁安站出来,声若洪钟:“启奏皇上,这件事,臣等也是没有想到,更没有注意到。是臣等失职。”不管如何,先道歉。这是富宁安的官场原则之一。
好一会儿,康熙点点头,理解地说道:“既然如今知道错误了,想想办法解决问题,将功赎罪。”
“嗻。臣等此前也和雍亲王商议过,再办几所类似国子监的学院,教导什么?四爷说,大清需要什么人才,培养什么人才。包括最近兴起的报业行业人才。臣等认为,不若在博学鸿儒科的考试中再加几项……毕竟八股科举乃是传统,不能更改。”
康熙差点忍住喷笑出来,这个老狐狸。
果然,那些认为儒家第一位,八股科举乃是传统,不能更改的满汉蒙保守派大臣们都急眼了。
——博学鸿儒科再改革下去,就要代替八股科举考试了!
当下里,不分地域满汉蒙了,这次分为保守派和改革派,朝堂上再次唾沫横飞地吵起来,撸袖子扔鞋底地打起来。
好好的端午节,一个早朝上到午候吵吵闹闹不休。康熙耐心好,坐着听着,这边坐累了换一个姿势跷二郎腿晃晃脚。
四爷听着,看着,终于在午时三刻钟退朝,康熙看看时间,直接将宴会提前到中午,君臣在乾清宫吃完粽子喝完雄黄酒,一人发一个宫里的五毒袋戴上,就到了端午节的节目——赛龙舟了。端午节赛龙舟是宫廷端午传统项目,在西苑举行,只见福海水面上龙舟竞渡时“兰桡鼓动,旌旗荡漾”,非常壮观。康熙一高兴,吩咐道:“老四,画一副《五月竞舟》图。”又对大臣们和画院的说:“你们会画的都画。”
竞渡结束以后,康熙领着人去大戏楼看戏,端午承应剧本有《奉勅除妖祛邪应节》、《灵符济世》、《正则成仙渔家言乐》、《采药降魔》。这些剧目的主要内容为天师除毒、屈原成仙、采药伏魔等应景“主旋律”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