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山拉着推车,顾长河在后面跟着,江暖听到动静,一抬头,就看到顾长山拉了一推车的木柴走进来。
“长山哥,长河哥,你们这是干啥呀,木柴我自己上山就能砍。”
“江暖,收着吧,前几天你们还没回来的时候,楠风给我爹打了电话,特地交代我们给你多打点柴。这些木柴也不是我们一家砍得,村子里人知道我给你砍柴,他们每次上山也都会帮你弄点回来,这不,才几天时间就弄了这一推车。”
顾长山解释着,和顾长河已经开始把木柴搬下来了。
江暖还能说什么,那是村里人的一番好意。
算了,看来自己真的要找时间去山里弄几头野猪回来了,不然都对不起村民们对她的照顾。
卸完木柴后,顾长山还说了句。
“江暖,以后木柴你自己别砍了,大家都商量好了,以后每天上山多给你带半捆柴,我估摸着封山之前还能给你拉上三四板车的木柴来,一个冬天应该够用了。”
江暖知道就算拒绝,那些村民也都会继续这样干,也就不说什么谢谢了,有时候语言上的感谢还不如来些实际感谢。
“行,我就不跟大家客气了。”
“嗨,有啥客气的,比起你为我们大队做的事,不过是给你砍些柴而已。”
两人送完柴就离开了,方琳听到动静从对面走了过来,看到江暖院子里那满满一摞的木柴,满眼羡慕。
“暖暖,村子里的人对你是真的好,我这些天砍柴砍得手都麻了。”
“那你从我这里拿些过去,这边冬天非常冷,木柴你可得多存着点,至少要存上半年的。”
“嗯,我和村子里的人打听过了,到时候直接买点木柴回来。”
“对了,你冬天的衣服够吗?特别是厚棉袄,这里可比京都冷多了。”
“应该够了吧,我来的时候带了二十斤的棉花票,要不我这两天去公社买点棉花和布,做两身厚一点的棉衣,对了,我带了两件军大衣呢。”
“那没事,那军大衣质量不错,也保暖,你要是不放心,可以在做一件新棉衣,厚一点的。或者买点毛线自己织几件毛衣,后面猫冬了白天也没事,基本都是窝在家里,多的是时间。”
“可我不会啊,我的毛衣都是我奶给我织的。”
“学啊,我之前也不会,也是来了这边后跟着别人学的,正好找些事情打时间,不然猫冬几个月,你会闲出屁来。”
“说的也是,那我改天去公社看看。”
第二天下午,方琳家院子里,来了好几个人,有知青院的,也有这个村子里的。
男同志负责烤羊肉,女同志此时都聚在屋子里擀饺子皮,包饺子。
顾春芳和顾绣巧也在,知青这边方琳叫上了周佳红程斌夫妻,郝佳,还有这次新来的三位新知青,陶桃,简书唯和江宏。
再加上许甜甜和江暖,一共十一个人,因为吃烧烤,也不用担心一桌坐不下。
“郝佳,你今天应该可以回城探亲了吧。”
下乡知青每两年可以请假回城探亲,不过也不是所有知青都有这个探亲假的,还要看知青在乡下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