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山之所以提出附议,全因其此时搞不清楚陈元动机,虽说陈元提出请辞于他来说,表面看来有百利无一害,但是郑云山思量再三,还是提出此事需暂缓。
至少陈元提出请辞的动机是什么,他要先弄清楚,不然还是稳字当先。
郑云山并不是第一次与陈元打交道。
他深知陈元行事,有时并不按常理出牌,而他屡次吃亏,都是在这方面,往往在意料不到处,让息的计划折戟沉沙。
这样绝不能掉以轻心。
郑云山才提出附议此事,卢建成站出。
“陛下,臣对于郑大人的话不敢苟同,陈元所说没错,确实他并无资格担任眼下职务,只因彼时玄甲初建并无合适人选,陛下才破格提拔,如今大乾玄甲已步入正轨,臣认为陈大人主动提出请辞,正当其时。”
卢建成说完这些,转身到了郑云山近前。
“郑太师所言虽也在理,但是规矩就是规矩,若规矩立下得不到执行,又要这规矩何用,太师以为然否。”
卢建成一边与郑云山说这番话,心中却暗自合计,想着陈元定是将他昨日言语听进心里,才会今日早朝提出请辞。
“陈元这一点,确实令老夫佩服,他是听劝之人。”
耿进和曹喜两人,此时显得左右为难,和这两样同样心思之人,还有工部的武威,以及大将军许立以及兵部周兴。
他们此时表面站队陈元,但是都处于摇摆状态,就看王权和相权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就会站在谁的一边,而吏部的耿进,他是既得利益者,他和这几人又想法不太一样。
耿进此时不只掌管吏部,同时还兼任相国。
让他此时选择与郑云山合作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太了解郑云山的为人,与其合作无异与虎谋皮,绝落不到好果子。
耿进一直刻意保持和郑云山的距离,但是同时又不是真心与王权合作。
这本身就很矛盾。
他一方面代表相权,一方面又要观察王权力量是否强大,然后做出最利于自身的选择。
耿进思来想去,决定对此事保持沉默。
而他身为吏部天官,又是当朝相国,他都不说话,百官都在看他的态度,所以百官此时个个低不语,不知如何开口,并各自琢磨陈元此举动机。
片刻沉寂后,尚星河站出身形。
“陛下,老臣与郑太师意见相同,陈元就算想提出辞职,也要有始有终。”
尚星河此时是郑云山的拥趸。
郑云山说什么,他必然跟着附和,哪怕耿进都未表态的情况,他亦要站出来开这个口。
郑云山身边有尚星河这样的拥趸,自然不乏其他追随者。
“臣等亦赞成太师观点。”
顾清音见此情况,示意百官安静。
“既然大家各执一词,此事再议。”
顾清音这一决定,很显然更符合郑云山意思,所谓此事再议,等于变相同意郑云山提出的请求,陈元现在辞职还不是时候。
等百官散朝。
顾清音找到陈元问她原因。
“小弟,你跟阿姐说实话,为何要这样做?”
陈元明确表示,他这样做只想安心查案,而且实在不是当官材料,不想终日混迹朝堂,并每每与百官斗智斗勇,这样会心很累,与其这样反不如查清楚当年案情,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比起替阿姐管理玄甲,查清楚黄爷底细,更加重要。”
陈元重点强调着,现在当务之急不是何人管理玄甲,而是让这个躲在暗中并控制夜甲的黄爷现出真身才尤为重要。
顾清音听罢称是,但还是对陈元的做法表示反对。
“调查此案与你继续统领玄甲并不矛盾,而且除你以外,如此重要之事,我无法相信其他人。”
顾清音真情流露,明确告诉陈元,将玄甲交与其他人她并不放心。
陈元让顾清音大可不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