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别焦急,今天暂且多包容一下,等明天我准备些旗鼓,请几个邻里亲戚,送你们启程。”
正说着,那老妇人又出来说:
“老师父,既然到了家里,不必苦苦推辞。”
“现在到了几天了?”
三藏说:
“已经半个月了。”
老妇人说:
“这半个月算我员外的功德,老身也有些针线钱,也愿意斋供老师父半个月。”
话没说完,寇栋兄弟又出来说:
“四位老爷,我父亲斋僧二十多年,更不曾遇到好人,如今有幸圆满,四位降临,确实是蓬屋生辉。”
“学生年纪小,不知道因果,常听说有句话,公公修行公公得,婆婆修行婆婆得,不修行就不得。”
“我父亲母亲各自想要奉献心意,正是各自求得些因果,何必苦苦推辞?”
“就是我们兄弟,也省得有些学费钱,也只希望供养老爷半个月,然后才送行。”
三藏说:
“令堂老菩萨的盛情,已经不敢领受,怎么又承蒙贤昆玉的厚爱?”
“绝对不敢领受。”
“今天一定要起身,千万不要怪罪,不然,长久违背钦定的期限,罪责不容饶恕啊。”
那老妇人与两个儿子见他执意不停,就生起气来说:
“好意挽留他,他这么固执要走,要走就走吧!”
“只管啰嗦什么!”
母子于是转身进去。
八戒忍不住开口,又对唐僧说:
“师父,不要太过分了。”
“常说,留下来,落埋怨。”
“我们暂且住一个月,满足了他母子的心愿也好啊,只管这么急干什么?”
唐僧又呵斥了一声喝道,那呆子就自己把嘴打了两下说:
“啐!啐!啐!”
说道:
“别多话!又出声了!”
行者与沙僧唏嘘地在一边笑。
唐僧又责怪行者说:
“你笑什么?”
随即捻诀要念紧箍儿咒,慌得行者跪下说:
“师父,我不曾笑,我不曾笑!千万不要念,不要念!”
员外又看到他们师徒逐渐生起嫌隙,再也不敢苦苦挽留,只说:
“老师不必吵闹,准于明天早上给你们送行。”
于是出了经堂,吩咐书办,写了一百多个简帖,邀请邻里亲戚,明天早上奉送唐朝老师西行;
一边又叫厨师安排饯行的筵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