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王翦去世,嬴政立马给他的部下赵佗下了一份密诏。
他日若是秦国有难,你不得班师勤王,无论如何也要保全华夏版图。
赵佗听完,泪流满面,后来的他一直恪守始皇的旨意,哪怕秦国灭亡,亦不敢忘记故人之约。
别说赵佗接到始皇的旨意后痛哭,就是楚易安想到后来,心里也闷闷的。
秦国本可以不亡,至少不会这么快亡……
秦胜心里在此刻再次翻起惊涛骇浪,在他所知道的历史上,从未有人有嬴政这样的胆气和魄力,敢将整个国家的军队都驻守在别的地方,就为了华夏版图能再大一点,为了岭南能一统。
这是何等的气魄和胸襟?
这一次,秦胜是真正见识到了这位华夏历史上第一位帝王身上的强大人格魅力,还有内心深处的宏伟夙愿。
以前对这位帝王的佩服在此刻变成深深的折服。
秦胜不禁在心里问自己,换做他是嬴政,他能不能做到这般。
可不论怎么想,都不能。
他没有嬴政这么伟大……
尤其秦国一统六国后没多长时间就灭亡了,战乱起,若是大军在关中,仍由君王调动,秦国怎会亡?
那可是横扫六国最精锐的部队。
不管在心里问自己多少次,秦胜都觉得他没有嬴政这么伟大。
所以楚易安喜欢嬴政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般魄力,谁不喜欢?
这个故事震撼得秦胜心底都在发颤,浑身都有种战栗感。
王翦老将军葬礼结束,蒙恬率领军队又与匈奴大战一场后,嬴政又一次见识到了匈奴对华夏民族的威胁。
若是不能驱除匈奴,平定外患,在生死存亡的时候,华夏将有灭顶之灾。
,!
想要驱逐匈奴于千里之外,就得修筑长城。
于是,人类历史上又一奇迹开始动工。
嬴政这个灭掉六国的皇帝对于后世人来说是伟大的,说起他就让人心生敬佩。
但是对于被灭国的山东六国来说他无疑是非常可恨的。
是以刺杀之事时有发生。
山东六国的老贵族们一心想要嬴政死,数次刺杀虽未成功,却惹怒了嬴政,于是便有了他人生历史上非常大的一个污点:焚书。
借着此事,他要杀杀那些复辟势力的威风。
焚书一直是后世人攻击嬴政,指责他是暴君的重要一点,但其实真正实施下去远没有政令所写的那么彻底。
一来官府收藏的诸子百家典籍仍在,二来民间收藏的书籍也不可能完全收缴上来,就秦朝那些官员,家里也有不少书根本没烧。
嬴政此举真正要针对的是复辟势力,又不是书籍。
是以这道政令下发之后执行的弹性很大,这在不少历史书籍里都有记载。
焚书与后来所发生的‘坑儒’事件一起,让嬴政乃至于整个大秦都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没有那么多人有心思去追究,仅这一点便足以让人将他当做暴君,当秦国当做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