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盘大了,事就会多,对一方势力而言,导致内斗内耗加剧的,势必会牵扯到夺嫡之争,因为只有这样,当支持的人成为所处势力的执掌者,那么获取的利益与权力,才能是最大化的。
这点在袁绍麾下体现的淋漓尽致。
袁谭与袁尚之争,表面看不出什么,可双方的支持者早就斗起法来,先前袁谭在青州待着,或许还不那么明显,可如今袁谭被曹昂撵走了,身边还有刘备跟着入冀州,可想这争斗会怎样严重。
这是曹昂预判到的。
而跟汝南袁氏旗鼓相当,甚至有隐隐超过的谯县曹氏,不会出现夺嫡之争,这点自信曹昂还是有的。
从他迎娶夏侯涓为妻,其弟曹铄与荀氏女订婚,其妹曹念跟丁仪订婚,曹昂就知晓其父所想了。
虽说在跟袁氏一战中,自己的表现有些刺激到曹操,使得其父难免有些反应,但曹昂却知这不算什么。
只要在接下来与袁氏之争中,自己不要再冒头了,做好该做的事情,这种反应就会跟着消散掉。
不过曹氏不会出现夺嫡,继而引起内部的争斗与分歧,但必然会陷入到另一种争斗下,即汉室中枢的派系之争,这麻烦可一点不比袁绍直面的夺嫡之争要轻,甚至闹不好啊,会引起谯县曹氏的分裂!!
为了避免这种事发生,曹昂必须要做些什么。
许都,尚书台。
“近来许都可不消停啊,在民间为司空抱屈的不少,说什么的都有。”
“谁说不是啊,今下在民间说的最多的,是司空领军战胜国贼袁绍,此功理应拜为丞相才是。”
“可自光武皇帝复兴汉祚,定都于雒,没有延续旧制设立丞相,如此的话岂不是违背祖制吗?”
“唉,都少说几句吧,把眼前的事做好……”
几名尚书台的属官,捧着厚厚的卷宗案牍,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可聊着聊着,他们就没有再聊下去了。
而类似这样的场景,在尚书台的其他地方也上演着。
“唉~”
尚书台的种种,对尚书令荀彧而言,又如何会不知晓呢,在尚书令堂内,一道轻叹声打破了平静。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公函,荀彧罕见的乱了心神,这在此前从没有过,即便是最危急的时候都没有过。
但是现在,荀彧却有些心乱。
这些时日的许都,论及热闹程度,都赶超曹操凯旋班师了,而在许都内外传的消息更是数不胜数。
有抨击汉室宗亲的。
有指摘朝中重臣的。
有质疑尚书台的。
有为曹操抱屈的。
总而言之各种消息满天飞下,在许都内外掀起一波极强的舆情,而围绕的核心,就是明明袁绍是不臣,是国贼,在许都遭遇危险下,为什么很多人都没有行动,相反却做着各种事,继而导致司空曹操费尽心思才击败了国贼袁绍,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就能像当初倾覆掉国贼袁术一样,一战就把国贼袁绍给倾覆掉了,继而使汉室重归朗朗乾坤……
恰恰是这样的舆情风波,使得朝中不少人都牵扯其中,甚至有些也动了起来,这使得中枢也跟着乱了起来。
只是荀彧是何许人也。
他如何能看不透这乱糟糟的背后,其实是有人在推波助澜的,甚至在荀彧的心里,已经猜到了几个人。
郭嘉……
在荀彧猜的这些人中,郭嘉是排在首位的,尽管郭嘉是他举荐的,但对郭嘉的脾性,荀彧是有些不喜的,当然在很多场合下,荀彧并没有表露出来罢了。
“呼…”
荀彧轻呼一声,努力让自己恢复过来,看着堆积如山的公函,荀彧拿起一份,便再度忙碌了起来。
在汉室中枢有一项权柄很重要,即录尚书事,是否能得到该职,则关系到在朝的含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