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是门学问。
我没学过新闻,也是这一次,才跟肖逸一步一步学的。
肖逸掌握了材料后,约我一起秘商。
当然是在晚上,在我家。
9月26日晚上7点,肖逸就到了我家。
一杯茶一支烟,两人就商量起来。
肖逸说:“我是驻四水记者站的站长,贸然去报道有关四水不好的事情,不太妥当。”
我以为他不干了,要中止这次行动,心一下都紧了,忙问道:
“你不报道了?”
他摇摇头,缓缓地说道:
“你懂医学,中药里有一个概念叫药引,药引就是用来发酵的,我们必须找个事情来发酵。”
我仍然不太清楚,只是盯着他,听他说下去。
肖逸就开始我向讲述【新闻学】中的【药引】。
就是以读者来信的方式,先登一篇小文章。以这篇【读者来信】作为药引,然后他才好光明正大地去采访。这叫不露痕迹。
我问:“谁来写这篇读者来信?”
肖逸说:”我们记者站自己来写,自己写有两大好处,一是报社完全可以放心,二是可以采用化名。这是我们对驻地的一种新闻监督形式。”
我才明白过来,说道:“真是隔行如隔山,这样既促进当地改进工作,又不影响记者站与所在地的关系。”
肖逸说:“对,就是这样。”
两人商量好,肖逸了解一些情况后,29号就回了江左。
这篇【群众来信】就会在演出之前的当天见报。
……
我天天上班,每天做着自己的那份事。就等待着30号的《秦江日报》上的那份【读者来信】。
一般来说,当天的报纸都是提前一天就印好了,所以,当天上午,四水市直机关就可以读到。
到了30日上午,我就坐在办公室喝茶。
其实是等报纸。
可报纸却没来。
大约十点,李主任走了进来,笑道:
“花局长的安排全体党组成员、相关工作人员都到【海洋大酒家】去吃饭。
吃饭之前,花局长要接见演员、要讲话,给他们打打气,最后还要一起照合影。花局长已经过去了,这边要你组织才行。”
我点点头:“那你通知所有的人先上车吧,我一会儿就下来。”
我坐了一会儿,才下楼,
此时,楼下大坪里早已人声鼎沸。
见我下去,一些还没上车的人赶紧往上车。
到了车上,李主任拍了拍掌,说道:“大家安静,安静。下面请郝局长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