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大宣虽暗潮涌动,但尚且未乱起来,若此时归京,时机不对,报仇大计难以实施,凌兆平便劝四皇子静观其变,先不要回京。
但四皇子却不想抗旨,已经安排行程,不日即将启程。
凌兆平回去和兄弟们商议此事,大家和凌兆平的想法一致,都认为此刻跟随四皇子一同进京,没法报仇。
但若任由四皇子独自进京,他们此次不跟随,那么不知要到什么时候,要借助谁的力量,才能够顺利混入京城。
众人众说纷纭,纷纷出谋划策,凌兆平安抚大家,说且让他再回去劝一劝四皇子。
怎知第二日,他刚刚回城,尚未来得及找四皇子,他表哥就带着千余人骑马下山,在黔州境内数个县城,纵马扬鞭,耀武扬威跑了一圈,踢翻路边摊子,抢劫路人财物,抢砸临街商铺,遇到百姓反抗,就势屠杀,将事情故意闹大,想以此事阻拦四皇子进京。
凌兆平得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赶回山上,得知当真是自己表哥带着人干的,他气得将他打了一巴掌,说若是他真的有本事就直接打去瑜王的军营,何必拿百姓出气。
他表哥骂凌兆平心慈手软,讥讽他跟在仇人身边这么多年一直不动手,是不是已经被瑜王府的富贵迷花了眼,又嘲讽凌兆平家又没死人,当然能忍得下,而他母亲妻子孩子全都死在瑜王手中,他忍了这么多年早已忍无可忍,杀他治下几个百姓又如何。
得知他心中真实想法,凌兆平很是难受,但却无从劝说,也无从争吵。
两人意见相左,他表哥便提出散伙,凌兆平劝说无果,只得由着他去。
那一万多人,大部分都是凌兆平招来的,大都是因为各种原因对大宣不满之人。
另外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是凌兆平表哥后来招来的,其中一部分是建昌水患的受害者家属,他们的想法和凌兆平表哥一样,比较激进,想找四皇子赶紧报仇了事。
凌兆平劝不住,也不强求,山寨便就此散伙。
一伙跟着凌兆平表哥走了,也就是后来和四皇子对上并被剿杀殆尽的那伙,而他表哥也被四皇子亲手给杀了。
继续追随凌兆平的,有七八千人,都是当初凌兆平精心选拔过才留下来的,这些人敢打敢杀,也服从他的命令,凌兆平让他们踏实在山上待着,他们便不下山。
没过多久,四皇子收到荣贵妃的消息,说是京城出现神算子,知古通今,荣贵妃让四皇子一定不能归京。
但很快,八皇子带着三万精兵赶到黔州剿匪,并且逼着四皇子回京。
凌兆平从四皇子妃那里得知了更多关于神算子一事,他便知,先前的计划行不通了。
且八皇子来势汹汹,更是扬言,一日不将他们清剿干净,一日不归京。
凌兆平深思熟虑过后,决定暂时遣散众人,大家化整为零,先保住性命,其他事情待日后从长计议。
可那些汉子聚集在一起,群情激昂,都说不想做那等怕死之辈,不肯离去。
于是凌兆平就将人马分成几拨,让他们分批次,分不同路线进京。刚走了两千余人,八皇子的人就寻到了他们的藏身之地。
当时他让身边随从给众人送了信,最后一次提醒他们八皇子是来真格的,让他们考虑解散,可那些人却宁死不肯,和八皇子的人马打了起来,最后全部死了。
凌兆平语气平静地讲完,随即道:“事情就是如此,虽说屠杀百姓一事并非是我下令,但终归是我的人做下的,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承武帝问:“入京的那些人,如今身在何处?”
凌兆平:“他们只是对大宣有些许不满,但从不曾伤害百姓,也不曾对抗过大宣军队,还请陛下饶他们一命。”
承武帝没有说话,只静静望着他。
凌兆平撩袍跪地:“草民愿用一己之命,换下那两千人的性命,恳请陛下恩准。”
承武帝没有给出明确答复,只说:“你约束好他们,如何发落,日后再说,你先带着梁泉回家,好好陪陪你娘。”
梁泉熟悉承武帝,一听这话,就知陛下虽然仍旧会罚哥哥和他手下的人,但性命是一定保住了,他喜出望外,跪到自家哥哥身边,率先叩头:“多谢爹爹。”
随即扯了扯凌兆平的袖子:“哥,快谢恩。”
凌兆平看了眼自家弟弟,终是磕了头:“草民叩谢陛下隆恩。”
承武帝点了点头:“去吧。”
兄弟二人起身,后退几步,转身,出了殿门,直接出宫去了——
回到城南家中,凌兆平上前敲门,梁泉等不及,直接翻墙而入,撒腿就往院里跑:“娘,安儿回来了。”
凌兆平笑着摇了摇头,也跟着翻了进去。
梁泉几个大步奔到正屋,进门一看竟无一人,脸色一白,掉头就跑出来,语气慌乱:“哥,娘不见了,娘丢了。”
如此冒冒失失,真不知这么多年是怎么当的暗卫统领,凌兆平叹气:“娘应是在后院厨房给你做好吃的。”
梁泉一喜,拔腿又往后院跑,果然在厨房找到了正忙得热火朝天的凌玉秋和春妮。
两人正在炸肉丸子,春妮往锅里扔丸子,一扔溅出油星,吓得她尖叫着往后躲,“夫人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