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行人脱掉厚重的防护服,重新回到地面指挥中心时,大屏幕上显示011号yf-177发动机的测试前检查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各个分系统的绿色“ok”标识不断亮起。
现场指挥员谢福寿洪亮的声音通过广播系统响起:
“报告总指挥、马主任,011号yf-177发动机各子系统检查完毕,状态正常!近场人员撤离完毕!试车台具备点火条件!”
马昱山看向李仁平。
后者的目光扫过所有关键参数屏幕,最后停留在发动机监控的主画面上:
“按预定方案,执行测试程序。”
……
与此同时,数千公里之外的文昌航天发射场。
101发射塔架下,长征五号c遥一运载火箭的发射流程也已进入倒计时负30分钟。
“各号注意,我是0号,打开塔架回转平台!”
0号指挥员的口令通过发射场广播系统清晰传遍各个岗位。
巨大的钢铁结构发出沉闷而有力的机械运转声,原本环抱着火箭箭体的多层回转工作平台开始逐次缓缓向外侧旋转、分离。
如同一朵由钢铁构成的瓣。
粗壮威武的箭体逐渐显露出来,在探照灯的强光照射下,箭体周围弥漫着缕缕白色的低温雾气,更增添了几分肃穆与力量感。
高分辨率摄像机将这一幕清晰地传回发射控制中心的大屏幕。
控制大厅内气氛高度紧张,却又秩序井然。
各系统指挥员的口令声、状态报告声此起彼伏。
胡守智站在载荷控制台后,眉头微锁,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上专门显示xs-1空间核反应堆状态的数据区。
“载荷的状态如何?还有,火箭本身有没有受到影响的迹象?”
这已经是他今天晚上的第四次询问了。
好在负责载荷监控的工程师这会儿也没什么其它任务,耐心地回应:
“胡总,xs-1反应堆堆芯确认处于深度次临界状态,所有自检参数正常,辐射水平维持在极低本底值。火箭箭体及上面级各辐射传感器读数无异常,未监测到任何由xs-1引起的辐射剂量升高。”
常浩南这会儿正坐在胡守智旁边的椅子上,将后者的紧张看在眼里。
他微微侧身,故作轻松地开口:
“老胡,xs-1的外层屏蔽结构是经过严格设计和地面验证的,燃料装载量、屏蔽层厚度与材料的选择,我和彭院士反复计算过多次。在非启动状态下,它对箭体的辐射影响微乎其微,不必过于担心。”
他抬手指了指大屏幕上正在进行的发射流程,“现在,把火箭安全送上去,是航天发射团队的主场。”
实际上,常浩南本来想在发射前去塔架附近转一转来着。
但如此“危险”的行为,自然又被彭觉先和警卫员给拦了下来。
其实他也曾以“技术人员应当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为由向上面打过申请,希望能取消对自己的限制。
只不过上级给出的批复却是——
【经过讨论认为,常浩南同志提出的申请理由确有道理,但仍不能予以批准。】
看得人满脑子问号。
总之不管怎么样,常浩南还是只能出现在这个远离发射区域、可以保证绝对安全的位置。
坐在另一张椅子上的彭觉先也点头附和:“常总说得对。对我们核反应堆团队来说,真正的考验是在它发射升空之后……眼下,还是把舞台交给我们航天系统的战友吧。”
胡守智深吸一口气,也意识到自己确实有些“关心则乱”。
为了平复心绪,他主动转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