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xs-1被提升到足够高度,确保底部与集装箱、工作平台有充分的安全距离后,航吊开始进行关键的姿态转换——从水平吊运状态,缓缓转变为垂直吊运状态。
这个过程中,吊具内部的精密液压平衡系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庞大的圆柱体在姿态变化中保持绝对的稳定,没有一丝一毫的晃动或偏转。
最终,雪白的xs-1圆柱体被稳稳地悬吊在垂直状态,其底部的对接环接口,正对着火箭芯二级顶端的载荷适配器平台。
同时也是上面级的安装底座。
“姿态转换完成,垂直稳定。开始与火箭对接。”
航吊操控员全神贯注,以毫米级的精度,操控着xs-1缓缓下降。
芯二级顶端的适配器平台上,同样分布着精密的导向销和电液驱动的锁紧机构。
“十厘米…五厘米…接触!”
负责观察对接间隙的操作员紧盯着激光测距仪和视频画面。
轻微的、沉闷的金属接触声通过平台结构隐约传来。
“导向销入位正常!”
“初步姿态校准完成,偏差值在允许范围内!”
“……”
一阵更清晰、更有力的液压驱动声响起。
适配器平台上的多组重型锁爪从四周同时伸出,牢牢地咬住了xs-1底部的对接环。
“锁紧到位!载荷接口电气信号连接正常!”
平台工程师的报告声中,带上一丝激动。
直到此刻,指挥室和现场才隐隐响起一片压抑的呼气声。
最危险、最精密的一步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相对“常规”的步骤了。
但同样要求极高。
“好!保持状态,准备安装整流罩!”付鹏的声音也透出如释重负。
巨大的厂房航吊再次动作,将早已准备就绪的两瓣整流罩先后吊起,从左右两侧缓缓合拢最终在xs-1的上方严丝合缝地对接到一起。
专用的爆炸螺栓和密封圈确保其在飞行中的可靠性与气密性。
当最后一颗关键螺栓被液压扳手拧紧到位,宣告整流罩安装完成时,长征五号c遥一运载火箭终于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它比以往任何一枚长五都更显厚重与雄壮——
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尺寸确实更大,更因为其顶端承载的,是人类迈向深空家园的第一步基石。
付鹏仰起头,望着眼前这高达数十米的宏伟造物。
冰冷的钢铁与复合材料在灯光下泛着光泽,整流罩上喷涂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
他深吸了一口经过多重过滤之后有些怪味的空气,低头在手中的检查表上,郑重记录下此刻的精确时间:
2016年1月21日,11时43分。
随后,才拿起无线电:
“指挥中心,总装现场报告。长征五号c遥一运载火箭总装工作全部完成,任务载荷及整流罩安装到位,状态确认良好,火箭已具备垂直转运至发射塔架的条件。”
汇报完毕,他几乎是习惯性地地回头,目光穿过巨大的厂房大门,望向那条笔直延伸、通往数公里外发射塔架的专用转运轨道。
在华夏的每一座航天发射场,这条路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
问天路。
正午的阳光正洒在那条路上,仿佛铺就了一条通向宇宙的金光大道。
而不久之后,这枚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火箭,就将沿着这条路,走向它最终的舞台,去点燃人类深空探索的新纪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