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中文

第七中文>风沙过境 > 第 15 章(第2页)

第 15 章(第2页)

“去吧。”顾砚点头。

萧然的心脏像是被轻轻揪了一下,他全程目睹了秦哲如何自然地贴近顾砚,如何将顾砚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去,如何展露那份亲近。

秦哲很年轻,充满活力,是顾砚亲自挑选的弟子,他们朝夕相处在同一个实验室,讨论着萧然如今只能从交底书上才能接触到的内容。

秦哲看向顾砚的眼神里,有崇拜,有依赖,还有一种……仿佛理所当然的感觉。

会议室里瞬间只剩下萧然和顾砚两人。

“然然……”顾砚似乎想说什么。

“顾老师,”萧然迅速打断他,拿起自己的电脑包,动作有些急促,“培训结束了,交底书让学生们按今天讲的整理就好。我公司那边还有案子等着处理,先告辞了。”

他语速比平时快,甚至没等顾砚回应,就微微颔首,转身快步离开了会议室。

顾砚下意识地向前迈了半步,但仅仅半步,他便硬生生地刹住了。

追上去?

他多想冲过去,抓住那个单薄的肩膀,把他扳过来,看着他的眼睛,把当年的真相问个水落石出。

但他也担心,怕自己不顾一切的追问,怕自己的执着,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给萧然造成二次伤害。

接下来的几天,顾砚的几个研究生开始分工整理不同技术的交底书。

秦哲承担了其中一个菌株W9的交底整理工作,并被顾砚指定为这个小组的临时负责人。

在秦哲自己看来,他是五人中能力最突出,也最受顾砚器重的一个,因此,他免不了生出了些不该有的心思。

几天后,秦哲信心满满地将整理好的W9菌株交底书发给了萧然。

萧然仔细审阅。

稿件洋洋洒洒,详细列出了菌株的基因组测序分析和各项生理生化测试……学术气息扑面而来,数据详实得堪比一篇小型论文。

然而,翻到应用效果部分,却只有寥寥几句理论推测:“该菌株具有优异的抗逆性和固氮基因簇,预期在盐碱地改良及作为微生物肥料核心菌株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萧然微微蹙眉,做出批注:“交底书需补充实际的应用效果实验数据。例如:盆栽或田间试验中,接种W9菌株的作物的具体生长指标对比、固氮效率的实际测定数据等。”

批注稿发回没多久,萧然的手机就响了。

电话接通,秦哲年轻的声音传来,带着明显的不解和一丝被质疑的不悦:“萧老师,我是顾老师课题组的秦哲。关于您对W9交底的批注……我有些疑问。”他的措辞还算客气,但语气里的锋芒藏不住。

“秦同学,请讲。”萧然的声音平静无波。

“我认为我已经提供了非常充分的数据!”秦哲语速加快,带着学术青年的自信和固执,“基因组分析揭示了它独特的固氮和耐盐基因基础,氯化钠、pH、温度耐受数据证明了它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功能注释和耐药性分析更是从分子层面佐证了它的潜力!这些数据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充分说明了W9菌株的优异特性和应用前景!为什么还需要补充那些盆栽、田间试验?那些难道不是后续产业化才需要考虑的吗?专利保护的不就是这个菌株本身和它的特性吗?”

他顿了顿,似乎觉得自己的质疑还不够有力,又略带强调地补充了一句:“萧老师,我们做科研,讲究的是严谨的分子机制,这些基础数据才是核心价值所在。您要求的应用效果,更像是工程验证,而且,恕我直言,您只是一个本科生……确定理解我们的技术方案吗?”

萧然沉默了两秒,再开口时,声音依旧平稳:“秦同学,我理解你的科研视角。但专利的本质,是一种商业化的法律保护工具。专利保护的不是‘潜力’和‘理论’,而是具体的‘产品’如包含W9的菌剂,和‘方法’如使用W9菌剂提高盐碱地作物产量的方法。审查员进行审查时,主要看的是‘技术效果’是否能够实现。”

“你提供的基因组和耐受性数据,只能说明这个菌株‘可能’有用。但‘可能有用’和‘确实有效’,在专利中有天壤之别。没有具体的应用效果实验数据——比如在模拟或真实盐碱环境中,使用W9后作物生长指标数据——审查员完全可以认为,这个菌株能发挥的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现有菌株和本领域公知常识可以‘预期’的,或者认为说明书公开不充分。到时候,专利被驳回,损失的是顾老师项目的知识产权保护机会。”

“所以,必须补充应用效果数据,哪怕只是小规模的盆栽验证数据。这是专利申请的‘门槛’,与科研论文的侧重点不同。请你理解,并尽快补充。”

萧然态度鲜明,语气郑重,秦哲再没有反驳的余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